古怪的复数--文化驱动与朴素贝叶斯算法

文章来源: 作者:3月2日 发布时间:2017-02-27 浏览次数:779

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学术系列讲座

跨语言工作坊第三十四期

题目:古怪的复数--文化驱动与朴素贝叶斯算法

讲座人:陈榕

时间:201732日(周四)13:30-15:00

地点:上外虹口校区图书馆606 会议厅

主办:语言研究院

主持人:吴建明

主讲人简介:


陈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硕士,现为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生,学习大规模语言比较,博士项目为“”世界语言中的复数”。

讲座内容

在世界上一些语言中,少数名词有与众不同的复数标记。这些名词(及复数标记)通常被看作是语法规则的例外,如巴布亚新几内Sko语族中的Barupu语,其绝大多数的名词并不区分不同的数,但是有两个名词,即孩子,有单复数之别。这些例外的复数标记有多种可能的动因,如使用频率、历史发展与文化的影响等。本文将讨论三种语法理论对例外的分析,即核心语法(core grammar)、原型语法(prototype grammar)和多因素语法(multiple predictors’grammar),并表明这些分析对于预测与解释这些跨语言的例外鲜有意义。因此本文从文化的影响出发来分析例外的复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但是无法否认的是文化在词义中是可见的。本文选取了四个从跨文化共性派生的语义成分来分析例外的复数。这些语义成分与例外的复数之间并不是一种决定性(deterministic)的关系,而一种概率(probabilistic)关系:如果一个名词拥有这些语义成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名词必然使用例外的复数标记。事实上,这是一个分类的问题,将拥有不同语义成分的名词分成两类:标准名词与例外名词,寻求语义与形式之间的对应(meaning and form correspondence),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的朴素贝叶斯算法建立一个模型来描述从跨文化共性派生的语义成分与例外的复数之间的概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