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语言认知、注意选择与执行控制、决策与神经经济学、社会认知与实验社会心理学
办公室:虹口校区5号楼612室、松江校区5教楼161室
邮箱:xz104@pku.edu.cn
周晓林 博士,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语言认知、注意选择与执行控制、决策与神经经济学、社会认知与实验社会心理学 办公室:虹口校区5号楼612室、松江校区5教楼161室 邮箱:xz104@pku.edu.cn |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院长、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1985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992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认知、注意选择与执行控制、决策与神经经济学、社会认知与实验社会心理学,任国内外多家学术刊物副主编或编委。主持科技部“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研究手段包括行为实验与眼动记录、基因检测与关联、脑电记录和磁共振脑功能成像。2015、2016、2017, 2018,2019年度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心理学榜单。
教学科研获奖
奖项名称 | 授奖部门 | 等级 | 授奖时间 | |
江苏省第1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江苏省人民政府 | 排名第三 | 2018年11月 | |
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类)二等奖 | 江苏省教育厅 | 排名第二 | 2016年7月 | |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 教育部 | 教社科证字(2015)第281号,排名第二 | 2015年12月 | |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 | 排名第二 | 2014年12月 |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教育部 | T2012014 | 2013年12月 | |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公室 | 2008002 | 2008年8月 | |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教育部 | 2004-2009,排名第三 | 2005年1月 | |
北京市师德标兵 | 北京市教育工会 | 2001年9月 | ||
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2001年6月 |
学术兼职
时间 | 职务 |
2019–现在 |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前任任理事长 |
2019–现在 |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杂志副主编 |
2018–2019 |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现任理事长 |
2017–2018 |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候任理事长 |
2017–现在 |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杂志副主编 |
2015–现在 |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杂志编委 |
2015–现在 | 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
2014–2018 | Annals of Dyslexia 杂志编委 |
2013–2017 |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
2013–现在 |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13–现在 | 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 |
2013–现在 | Frontiers in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杂志编委 |
2011–现在 | Scientific Reports杂志执行编委 |
2010–现在 |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 |
2010–2018 | 《心理科学》副主编 |
2010–现在 | BMC Neuroscience杂志副主编 |
2009–现在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 |
2009–2013 |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
2009–现在 | 《心理学报》编委 |
2005–2009 |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
2003–现在 | 《心理科学进展》编委 |
2002–现在 | 罗丹科学院(Rodin Remediation Academy)Corresponding Fellow |
2001–2005 |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1999–现在 | 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 杂志编委 |
在研项目
职责 | 项目名称 | 项目编号 | 项目来源 | 立项时间 | |
主持 | “基于神经数据与关联行为的群体协同决策机制、建模与决策方法研究”(240万) | 71942001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 专项项目 | 2020年1月-2024年12月 | |
主持 | “价值驱动的跨通道注意加工机制” (133万) | 31861133012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 2019年1月-2021年12月 | |
主持 | “社会(道德)情感的产生及其效用:预期误差作为一种计算神经机制”(259万) | 31630034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 重点项目 | 2017年1月-2021年12月 |
已完成项目
职责 | 项目名称 | 项目编号 | 项目来源 | 立项时间 | |
主持 | “改善睡眠不足情况下军人社会认知能力的训练任务研发”(100万) | 17-163-12-ZT-002-107-01 | 国防科技创新 特区项目 | 2017年8月-2018年8月 | |
主持 | “语境、语用推理和交际变量影响会话含意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 (80万) | 31470976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 面上项目 | 2015年1月-2018年12月 | |
子课题负责人 | “基于多学科视域的认知研究” (总经费80万) | 12&ZD119 | 国家社科基金 重大项目 | 2013年1月-2017年12月 | |
主持 | “感激(感恩)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70万) | 91232708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重大研究计划 培育项目 |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 |
主持 | “社会情境影响公平感知和社会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70万) | 31170972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 面上项目 | 2012年1月-2015年12月 | |
主持 | “人类攻击与亲和行为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总经费453万) | 2010CB833904 | 科技部973项目 | 2010年1月-2014年12月 | |
主持 | “不同层级句法结构中语义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35万) | 30970889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 面上项目 | 2010年1月-2012年12月 | |
主持 | “任务维度和任务无关维度特征一致性对视觉搜索的影响及神经机制”(35万) | 30770712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 面上项目 |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 |
子课题 负责人 | “基于感知学习和语言认知的智能计算模型研究”(总经费175万) | 60435010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 重点项目 | 2005年1月-2008年12月 | |
主持 | “冲突控制与注意定向:行为和功能成像研究”(24万) | 30470569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 面上项目 | 2005年1月-2007年12月 | |
主持 | “情绪过程、神经生理机制与教育干预”(20万) | 02170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 2002年6月-2004年6月 | |
主持 | “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与知觉加工”(12万) | 01002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 2002年1月-2003年12月 | |
主持 | “认知障碍者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20万)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基地项目 | 2001年11月-2004年12月 | ||
主持 | “言语产生过程及其神经基础” (20万) | 30070260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 面上项目 | 2001年1月-2003年12月 | |
主持 | “双语条件下的语言加工和语言学习” (6万) | 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基金 | 2000年1月-2001年12月 | ||
主持 | “脑病语义记忆和特定范畴缺损的研究”(5万) | 99000127 | 教育部博士点 基金 | 2000年1月-2001年12月 | |
with Lorraine Tyler | “词汇加工的跨语言研究 Universal in Lexical Processing: English and Chinese” (18万4千英镑) | 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会 (ESRC) | 1997年9月-2000年10月 | ||
“伦敦—香港合作研究差旅费” (5万港币) | 香港英国文化委员会 | 1997年1月-1997年12月 | |||
“听觉语言加工实验室建设费” (3万) | R000237356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 | 1996年1月-1996年12月 | ||
with William Marslen-Wilson | “心理词典中的词汇结构 The Mental Lexic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 Cross-linguistic Study” (14万7千英镑) | R000235571 | 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会 (ESRC) | 1994年9月-1997年8月 |
代表性学术论文
Feng, W., Yu, H., & Zhou, X. (2020). Understanding particularized and 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Is theory-of-mind necessary? Brain and Language, 212, 104878.
Yu, H., Koban, L., Chang, L. J., Wagnerm U., Krishnan, A., Vuilleumier, P., Zhou, X., & Wager, T. G. (2020). A generalizable multivariate brain pattern for interpersonal guilt. Cerebral Cortex, 30, 3558-3572.
Li, Z., Yu, H., Zhou, Y., Klanscher, T., & Zhou, X. (2020). Guilty by association: How group-based (collective) guilt arises in the brain. NeuroImage, 209, 116488.
Wang, L., Chang, W., Kerbs, R., M., Boehler, N., Theeuws, J., & Zhou, X. (2019). Neural dynamics of reward-induced response 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Cerebral Cortex, 29(9), 3691-3976.
Gao, X., Yu, H., Sáez, I., Blue, P. R., Zhu, L., Hsu, M., & Zhou, X. (2018). Distinguishing neural correlates of context-dependent advantageous and disadvantageous inequity avers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115(33), e7683.
Yu, H., Gao, X., Zhou, Y., & Zhou, X. (2018). Decomposing gratitude: Represent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cognitive antecedents of gratitude in the brai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8(21), 4886–4898.
Zhan, J., Jiang, X., Politzer-Ahles, S., & Zhou, X. (2017). Neural correlates of fine-grained meaning distinctions: an fMRI investigation of scalar quantifiers. Human Brain Mapping, 38, 3848-3864.
Feng, W., Wu, Y., Jan, C. Yu, H., Jiang, X., & Zhou, X. (2017). The effects of contextual relevance on pragmatic inference during conversation: an fMRI study. Brain and Language, 171, 52-61.
Zhang, Y., Yu, H., Yin, Y., & Zhou, X. (2016). Intention modulates the effect of punishment threat in norm enforcement via the lateral orbitofrontal cortex.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6(35), 9217-9226.
Yu, H., Li, J., & Zhou, X. (2015). Neural substrates of intention-consequence integration and its impact on reactive punishment in interpersonal transgressi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5(12), 4917– 4925.
Zhou, X., & Marslen-Wilson, W. (1999). The nature of sublexical processing in reading Chinese charact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5, 819-837.
Zhou, X., & Marslen-Wilson, W. (1999). Phonology, orthography, and lexical semantic activation in read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41, 579-606.
Zhou, X., Marslen-Wilson, W., Taft, M., & Shu, H. (1999). Morphology, orthography, and phonology in read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14, 525-565.
招生和研究生培养
本实验室有关系密切、训练有素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有广泛的科学联系与人脉资源,能够为研究生系统、全面的科学训练,提供宽松的个人发展空间。对研究生的本科背景没有具体的要求(特别欢迎具有语言学、汉语语言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背景知识的学生),但希望研究生具有下列理想的品质:1)远大的理想、坚定的志向,2)求知的欲望、主动的态度,3)吃苦耐劳、不拍挫折,4)认真细致、思维缜密,5)富有批判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