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人文外交视野中的语言问题(11/22)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21 浏览次数:511

人文外交视野中的语言问题

——三种不同语境中人文价值观的表达、理解及影响

 

人:上海外国语大学 马丽蓉教授

讲座时间:112218:00-19:30

讲座地点:虹口校区5号楼601室(语言研究院会议室)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网将通过“在线讲座”形式为不方便来现场的听众直播讲座内容。届时可以登录www.flpp.shisu.edu.cn收看。

内容提要:

一、        语境、话语政治、国际关系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其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等,话语政治也因此成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视角,旨在说明和理解国际政治为何以及如何成为国家之间争夺话语主导权的重要场所,以揭示国际政治背后复杂的国际关系。

二、         外交、人文外交、人文外交中的人文价值沟通

从某种意义上讲,外交的实质是如何在价值共享中维护国家利益,人文外交则是如何在人文价值观沟通中推动外交获得更大的效应,人文价值观的表达、理解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国际关系的基本建构,进而影响全球治理的未来走向。其中,在“西方因素”、“伊斯兰因素”及“中国因素”等全球热点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        三种语境、三种价值观的表达与理解、多元文明共存的时代

伊斯兰语境、中国语境等事实上的存在与不断强化,正在对西方霸权语境下的全球化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霸权话语的目标就是压制非霸权话语,使其在“失语”中逐渐被边缘化。而西方霸权话语则在现实中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抵制。全球化时代需要对话多于对抗,霸权话语与非霸权话语需要走出压制与抵制的恶性循环,在多重语境中开展文明对话,在求同存异中进行人文价值观的沟通。

四、        实现“国强语盛”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因之策

1、          如何向世界宣示中国的和合价值观?

2、          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以应对“中国威胁论”?

3、          如何为世界提供中国自己的公共产品?

4、          如何发掘语言在人文外交的价值沟通中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报告人简介:

马丽蓉,教授、复旦大学博士、上外阿拉伯学博士后、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阿友好协会理事、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上海市申银万国教学科研一等奖得主、上外“首届青年博士学术骨干”、“优秀博士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导师、《阿拉伯世界研究》副主编。

主要致力于“宗教与国际关系”、中东问题、中国人文外交等领域研究,近年来已发表中英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15部(含6部专著),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课题、外交部横向委托课题、上海市哲社“十五”规划课题、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以及校级课题等10余项,先后荣获省部市校各级“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著作类16项,并有内参报告被采纳并上报政府相关部门。目前主要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对中东伊斯兰国家人文外交及对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新中国对中东国家的人文外交研究”等,其研究论著尤其是专著《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更是获得了相当大的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