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办公室:虹口校区5号楼609室
邮箱:weiwei.zhang@shisu.edu.cn
张炜炜 博士,副研究员(博导)
研究领域: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办公室:虹口校区5号楼609室 邮箱:weiwei.zhang@shisu.edu.cn |
张炜炜,比利时鲁汶大学语言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英语学士,欧盟委员会“玛丽·居里个人研究奖金”(MSCA-IF)获得者。目前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涉及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具体研究兴趣包括:(1)概念隐喻、概念转喻;(2)构式语法;(3)语言变化与变异;(4)变体计量学(lectometry)。方法论上,致力于将语料库技术、高级统计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语言研究。
教学科研获奖
奖项名称 | 授奖部门 | 等级 | 授奖时间 |
最佳青年学者论文奖 | 隐喻研究与应用国际学会(RaAM) | 2016 | |
优秀科研成果学术奖(专著类)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二等 | 2017 |
优秀科研成果学术奖(论文类)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二等 | 2016 |
学术兼职
学术期刊编委 | 2017-, Languages in Contrast, John Benjamins |
学术委员 | 2011-, 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2010-, The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 2011-2014, 2017-, The Societas Linguistica Europaea |
学术期刊评审 | 学术期刊评审 Cognitive Semantics, Brill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John Benjamins 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 John Benjami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Nova Publisher Poznań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Mouton de Gruyter Ampersand, Elsevier |
在研项目
序号 | 职责 | 项目名称 | 项目编号 | 项目来源 | 起止时间 |
1 | 主持 | 概率语法框架下的汉语变体构式交替研究 | 171088 |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 | 2020- |
2 | 主持 | 基于概率模型的转喻识别英汉对比研究 | 17CYY004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2017- |
已完成项目
职责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止时间 | ||
1 | 主持 | 基于使用的转喻变异 统计建模及可视化研究 | 15YJC740136 |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 基金项目 | 2015-2018 |
2 | 主持 |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 隐喻、转喻变异定量研究 | KX171318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度 校级一般科研项目规划基金 | 2013-2015 |
代表性学术论文(*通讯作者)
1. 田笑语、张炜炜*. 2020. 汉语变体中分析型致使构式变异研究:多分类逻辑斯蒂回归建模, 《外语与外语教学》(3), 22-33.
2. 张炜炜. 2019. 概念隐喻、转喻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方法探讨, 《外语教学》(4), 20-27.
3. 田笑语、张炜炜*. 2019. 《剑桥认知语言学手册》评介,《外国语》(3), 102-106.
4. Zhang, Weiwei*, Dirk Speelman, and Dirk Geeraerts. 2018. (Non)metonymic expressions for GOVERNMENT in Chinese: A mixed-effect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 Dirk Speelman, Kris Heylen, and Dirk Geeraerts(Eds.), Mixed-Effects Regression Models in Linguistics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eries), 117-146. The Springer Press.
5. 刘念、张炜炜. 2018. 网络新生混成字的形成以及识别中的认知机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22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25-233.
6. 张炜炜* 、王芳. 2017. 从基于样例的概念空间看构式交替—以“让”和“给”的被动用法为例,《外语与外语教学》(6), 22-33.
7. Zhang, Weiwei. 2017. Review of Using Figurative Language by Herbet L Colston, The LINGUIST List. https://linguistlist.org/issues/28/28-2447.html
8. 张炜炜* 、刘念. 2016. 认知语言学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 《外国语》(1), 71–79.
9. Zhang, Weiwei*, Dirk Geeraerts, and Dirk Speelman. 2015. Visualizing onomasiological change: Diachronic variation in metonymic patterns for WOMAN in Chinese, Cognitive Linguistics 26(2), 289-330. [Got the RaAM Early Career Research Paper Prize in 2016]
10. Zhang, Weiwei*, Dirk Geeraerts, and Dirk Speelman. 2015. Cross-linguistic variation in metonymies for PERSON: A Chinese-English contrastive study,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13(1), 220-256.
11. 张炜炜* 、Nian Liu. 2015.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实证周期”, 《外语研究》(3), 43–49.
12. 房娜、张炜炜. 2015.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认知差异与语言变异研究——基于近年来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中国社会语言学》(1),69–79.
13. Anishchanka, Alena and Weiwei Zhang. 2012. Book review of Colouring Meaning. Collocation and Connotation in Figurative Language by Gill Philips, 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 2 (1), 121-129.
14. Zhang, Weiwei*, Dirk Speelman, and Dirk Geeraerts. 2011. Variation in the (non) metonymic capital names in Mainland Chinese and Taiwan Chinese, 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 1(1), 90– 112.
15. 李福印、张炜炜. 2007. 挑战George Lakoff:《隐喻、转喻及体验哲学》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5), 411-414.
出版著作目录
1.Zhang, Weiwei. 2016. Variation in Metonymy: Cross-linguistic, Historical and Lectal Perspectives.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search Series Vol. 59).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讲授课程
独立授课
一、《定量研究方法》(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课程旨在为学习者提供语言学实证研究中方法论的基础训练。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宽泛地讨论语言学定量研究涉及的研究理念及基本原则;第二,具体介绍适用于语言分析的步骤(如提出假设、语料收集分析、假设检验等)和定量方法(如卡方检验、回归建模、对应分析、多维度分析等);第三,介绍统计软件R的使用,包括在R环境下的统计检验、建模和可视化(如散点图、直方图、马赛克图、盒形图等)的训练。本课程采用的形式为:教师讲授理论和实例,学生随堂实际上机操作,从而使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并能结合语言学理论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的阐释。
二、《认知语言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本课程旨在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习者提供认知语言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其掌握认知语言学领域的核心理论、方法和成果。本课程主要包括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两大部分,以专题的形式分别介绍认知语言学的总体发展、体验性假设、原型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概念隐喻理论、概念转喻理论、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意象图示理论、Talmy为代表的空间关系语义理论、Langacker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各种理论基础。同时,本课程将结合认知语言学“基于用法”的方法论,指导学生运用大量语言实例来验证具体理论,使学生掌握如何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分析语言问题,比如一词多义现象、近义词或近义构式的辨析等。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每讲之后辅以课内讨论和课外阅读。
合作授课
一、《语言研究方法》(硕士研究生课程);
二、《现代语言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三、《应用语言学统计软件应用》(硕士研究生课程);
四、《语言科学导论》(本科通识课)。
招生与研究生培养
常年招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博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指导
一、比利时鲁汶大学
Yi Li (since 2019), KULeuven PhD dissertaion (与Benedikt Szmrecsanyi教授合作指导)
Danqing Huang (since 2018), KULeuven PhD dissertaion (与Dirk Geeraerts教授合作指导)
硕士研究生指导
一、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2019- 管苏敏
2017- 胡梅芬
2017-2020田笑语,论文题目:汉语分析型致使构式中“使”“令”“让”的交替——跨变体的视角
2015-2018 许梦园,论文题目:与格构式交替的影响因素——一项基于亚洲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研究(pdf)
2014-2017 邢海燕,论文题目:汉语程度副词近义辨析——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研究 (pdf)
2014-2017 王贤瑾,论文题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分析型致使构式的使用——基于WECCL和LOCNESS语料库的对比研究(pdf)
二、比利时鲁汶大学高级语言学硕士专业(Advanced Master in Linguistics)
2020 Yunping Xu, Corpus-bas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 Study of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与Dirk Speelman教授合作指导)
三、比利时鲁汶大学数字人文硕士专业(Master thesis in Digital Humanities)
2019 Yu Wang, A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Loanword Study: With a Focus on Japanese and Chinese(与Dirk Speelman教授合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