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认知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语言认知实验室简介

语言认知实验室主要运用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心理与神经语言学的优势师资和技术团队,以及先进设备仪器,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跨学科科研工作平台,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数据分析工具,加快科研进度、提高科研数据质量,提升科研成果产出的水平,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实验室通过建立实践平台,促进语言学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语言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交叉的应用型、技术型和创新复合型人才。语言认知实验室除了在回答语言学跨学科的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在脑认知、脑疾病和脑健康领域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成果可以对诸多语言认知的应用领域提供指导和服务,如为语言信息处理、语言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有关大脑神经网络的生物学模型和相关参数。

一、研究手段和技术路线

目前实验室已购置并到位1套脑电采集分析系统和1Eyelink眼动追踪系统,1套生理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1.眼球运动追踪(Eye-tracking——对文本阅读中的眼动控制进行记录,除常规记录外,还采用更先进的边界范式进行精确的信息控制;

2.高密度脑电采集分析系统——在头皮表面记录被试对呈现刺激的脑电活动反应,该技术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较好地反映语言加工过程的时间进程;

3.多导生理记录仪:用于记录外周神经系统相关生理反应的仪器,例如,心率、血压、肌肉电、皮肤电等。这些生理现象反映了情绪、运动系统激活等认知过程。

同时已规划建设语音实验室、行为实验室和儿童实验室,购置电子声门仪、可穿戴言语发音超声观测与采集系统、录音录像设备高性能台式电脑、婴幼儿交互数据采集系统等设备。

二、研究方向:

1.语言理解过程中情绪和社会信息的加工

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现有效的沟通,人们在话语中通过韵律或修辞来传递情感信息,并达到一定的语用效果。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会话参与者本身的特点、会话的场合和共有知识都会影响听话人的言语理解和说话人的言语产生。情绪和社会信息都是语言核心系统外部的重要变量(又被称为语用信息),我们关心不同类型的语用信息在神经活动上如何表征?当语用信息与句法或语义信息不一致时,有什么样的认知和神经过程参与?

2.汉语阅读文本过程中的眼动控制机制

在自然语言理解中,印欧语阅读者利用词汇边界对文本进行切分,而汉语与其他语言最大的不同在于词汇之间没有边界,我们关心中文读者是否在缺乏明显词边界的线索时仍然选择词汇单元来进行眼跳?前视野阅读是指信息在关键词的前一个词汇单元上得到部分的预加工,我们关心中文读者是否在前视野中加工语义信息?韵律边界的切分是否会影响前视野中语义信息的获得?以及其他类型的语义信息(包括逻辑语义运算)是否能够在前视野中得到加工?

3.汉语不同层级语言结构的句法和语义加工

人类与高级灵长类动物在语言能力上的核心差异在于是否具有加工复杂、层级化结构的能力。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发展出递归的能力来对复杂短语结构进行加工,因而在种系发生的过程中,人类的大脑也相应发展出新皮层来负责这一重要的语言功能。我们试图从神经层面回答:不同层级(单层级vs多层级)句法结构加工背后的神经活动以及功能定位是否不同?不同层级句法水平上的语义整合是否表现出不同的认知与神经机制?高低层级句法水平上的语义整合过程之间如何发生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