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林:重构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学新范式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0-16 浏览次数:1733

来源:《社会科学报》总第15785

作者: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教授 陈坚林


◤前不久在南京召开的“语言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坚林教授发表演讲指出,传统的外语教与学的方式已很难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发展,外语教学对象已转换为技术的一代、阅图的一代、创新的一代、急切的一代,因此,外语教学的新生态和新范式必须得到重新构建。


  前段时间,“阿法狗”击败众多人类围棋高手,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轰动。其实,“阿法狗”借力于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成为了能够深度学习的“数字自学者”,打破了人类长期来有关围棋走法的传统逻辑。这说明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正逐步改变着原有的社会传统生态,包括我们的外语教学。


  大数据时代的外语学习者对接“互联网+”,面对海量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传统模式发展到电子化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智慧学习与深度学习。这些新型的学习方式为人类的信息交流和创新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与基础。然而,这些基于大数据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在我国外语教学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传统的班级教学仍是主流,如学生在集中的地点接受统一模式、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的教学,技术与资源的选择和利用十分有限。因此,要使我国的外语教学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依托“互联网+”重构兼具适切性和有效性的外语教学新范式。


教学生态发生变化


  我国是一个外语学习的大国,可以说从幼儿园(发达地区)、中小学到大学都有外语教学。多少年来外语的教与学都是在传统方式下进行的。在大数据时代,还是坚持这种传统教学方式远不能满足外语人才的培养之需,因为外语教学生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首先,外语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今年,各高校招收的学生基本是1999年出生的,也就是说从明年开始在校大学生都是“00后”了。因此,目前的在校生都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大数据互联网有着深厚的依赖情结。他们青睐指尖上的学习方式,喜欢阅图摄取信息,并具有熟练驾驭技术的能力。从他们的身上可以发现这样一些特征:(1)他们是技术的一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掌握自然地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2)他们是阅图的一代。这些学生从小就通过电影、动漫、广告等渠道接触大量的视频、动图和静图,并从中获取所需信息,一目了然,准确、有趣、快速,阅图摄取信息已经成了这些学生的习惯;(3)他们是创新的一代。由于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很容易通过各种网络终端(手机、电脑等)获取或利用大量的信息化资源,海量的资源使得这些孩子见多识广,也就自然地为他们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欲望;(4)他们是急切的一代。这些学生习惯了互联网速度,对信息的获取变得相当的急切,从而养成了他们崇尚变化、讲究效率的习惯。我们的外语教学面临这样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学生,如果还是以传统方式或简单地借助多媒体实施教学,就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和需求。


  其次,外语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学环境将变得更加智能化,而高度智能化的互联网将改变学校运转的基本框架,打破固定教室、固定课本、固定教师、固定时间的教学形态。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第一,要注意充分发挥智能化环境对外语教学的支撑与服务功能。大多数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由智能化环境所提供的丰富资源和知识建构工具。第二,随着信息化学习方式不断发展,教育服务的供给主体不仅包括学校,还包括社会所能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以及各种互联网络。学生可以从校内和校外共同获取学习服务,实现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教育服务体验。同时,便利的信息化服务促使外语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在未来的信息化环境中,自主学习、泛在学习、社会性学习、游戏化学习、仿真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远程实时协作学习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第三,高度智能化的环境使得管理和评价越来越多地基于客观的数据信息。所有的教育、教学、学习和管理活动都将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管理从事后补救变成事前监控和预警,越来越智能化、可视化。


  第三,外语教学要素发生了变化。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教学要素(教材、内容、方法等)被新的要素(电脑、互联网、信息化资源、信息技术方法等)所替代。教学要素的变化自然打破了传统外语教学系统环境的平衡,不能自然、和谐、高效地运转。失衡的环境导致许多失调现象的发生,难以培养学生智慧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能力。可见,要使大数据发挥其优势,使外语教学系统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就应改变或打破现有传统,建立新的教学生态。这就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2011)所说的“后传统时代”。在这个时代,随处可见传统摇曳、散落的影子,却不是“自然意义的传统”。“以传统方式存在的传统”于是终结,另一种传统出场——比照事物的原有形象,裁剪出现代性所需要的影像。这正是后传统时代的传统再生机制。谈论教育的后传统,必然要说说教育的现传统。众所周知,正规学校教育的授课传统始于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他的《大教学论》开创了在规模上(空间、时间、人员等)都有一定限制的课堂教学传统:课堂、课本、教师、学生。课堂有黑板和桌椅;课本是经过不断的编写提炼而成的知识结晶,面窄且千篇一律;教师讲、学生听,灌输式授课。不少学者(龚春燕,2010;何立新,2012;李明华,2013)这样描述传统的课堂教学:现在的教育教学模式,包括大学在内,是按照过去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设计的。教材千篇一律,要求学生像战士一样服从命令,创新能力很弱,独立思考能力很弱。“大数据时代需要大批有创意的青年,这就需要改变传统或突破传统的藩篱,形成后传统思维。”(何立新,2012)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大数据已使得这种有边界限制的知识传授方式跟不上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于是,传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自然也就有了本质的变化,信息的获取或知识的学习再也不受时空限制了。


  鉴于这些变化,可以说传统的外语教与学的方式已很难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发展,因此,外语教学的新生态和新范式必须得到重新构建。


外语教学新范式如何构建


  外语教学范式的重构应顺应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如《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导意见》把“互联网+”定义为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鼓励学校开发、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规划》提倡广泛应用教育云等模式形成支撑教学和管理的服务体系,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边远地区覆盖。对照《指导意见》与《规划》的要求,不难看出外语教学新范式的构建应该是:


1.切实注重个性化学习。大数据给教育领域带来的重要变化,正是对学习者复杂学习活动之海量数据进行个性化分类研究的重要机遇。大数据可使我们了解千差万别的学习者和多种多样的学习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开发出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路径,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和个性化、推送式的学习指导服务,这将使因材施教的古老教育理想真正变为现实,引领课程走向多元化的创新模式。通过学习过程的数据采集和学习分析,探讨最符合学习规律的学习方式。这将是基于大数据外语学习效果的最有效的保证手段。


2.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基于大数据的外语课程的理念,强调学伴对学伴的联结与互动的结构,并以此种方式管理规模庞大的学生群体。教师仍然可以规划和实施其课堂教学,但是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强调的是学伴间的联结与互动,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这样就形成了学伴评估的模式。新的外语教学范式使学习者充分领略到“当家作主”的滋味:课程依照学习的规律设计、围绕学习者的需求展开,学习者自由地选择课程,并更加自觉地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他们既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学堂的建设者、课程创造的参与者。


3.有望实现新型课程设计与混合式教学。在线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教学对象、形式、技术、呈现方式等与传统教学的不同,网络课程内容设计需要对在线学习规律和一定的技术手段加以全新理解与运用,并且因课程性质而异。合理整合线上线下教学内容、与翻转课堂等理念相结合、实现高效的混合式学习将是实现高效学习的主要途径。为此,学校可以借用国际上通用的慕课平台,向学习者提供海量的学习课程资源。这些数字化课程资源涉及的学科面非常广,能够满足各语种的学习需求,可以说是优质精品,将使学校实现新型外语课程设计与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可能。


  综上,大数据时代,外语教学新范式的构建是在技术整合的基础上促使技术加资源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技术加资源驱动的外语学习。外语教学也就因此发生了结构性的变革:教学设计注重的是过程而非内容,教学内容从单一来源到多种渠道,教学方式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共享与探索,学习任务讲究的是交流、思维与批判,学习工具更强调数字化工具与技术的使用,课程形态变为线上线下的有机整合。[本文受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语言教育规划研究”(ZDA125-21)、国家社科研究项目“信息化时代大学外语教学范式重构研究”(17BYY099)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