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外语类院校如何建设“双一流”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31 浏览次数:1429

原文发表在:2017年6月1日《社会科学报》05版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各国均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今年初,我国也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规定了“双一流”的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动态管理、组织实施等,这标志着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全面启动。在这一背景下,外语类院校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主要平台,应该实施何种“双一流”建设路径?

明确外语类院校的自身定位

目前比较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卓越的研究、高质量的教学、充裕的经费、自主治理结构、精良的基础设施等。考虑到我国高校还要综合大学治理、国家需求、社会服务等因素,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研、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社会服务以及一流的管理。换言之,世界一流大学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拥有国际引领作用的学术团队,发挥资政咨商启民作用,具备高效的现代大学发展机制。鉴于一流大学是一个国际或区域的比较概念,外语类院校应以建设一流外国语大学为目标。当然,一流可分为世界、国家、地方等不同类型。各校有必要在对比评估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定位。譬如东京外国语大学提出“学校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和研究方面的独立性,以建设教育研究的大学基地,开拓全球社会化时代的未来为目标”,上海外国语大学则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为此,外语类院校在建设一流外国语大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一流”与“特色”共存原则,即“在特色发展中求一流”,发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传统优势,同时挖掘交叉学科资源。其次要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并举原则,既要发挥多语种、跨文化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更要拓展本土内涵,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需求。最后要强调“规划”与“落实”融合原则,一方面要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稳步落实,持续发展。

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建设路径

围绕建设一流外国语大学的目标,外语类院校有必要将顶层设计与广泛调研相结合,明确学校与学科建设目标、重点任务与举措等。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凸显国际化典型特征。国际化是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典型特征,学校不仅要提高师生的双向国际化程度,深化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合作,而且要借助海外孔子学院、国际合作研究机构等,推动专业、课程、师资“走出去”,提升国际认可度。就人才培养而言,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3年发布的国际成人能力评估项目第一次评估报告就指出,各国高等教育“除了掌握具体的工作技能,还必须重视发展高水平的认知和非认知/可迁移的技能,如问题解决技能、批判思维、创造力、团队工作技能、沟通技能以及冲突解决技能”。换言之,学校不仅使学生达到“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还要提升其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这就需要创新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精准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对接文化“走出去”战略。外语类院校传统上通过翻译引介国外前沿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相对而言,“输入”多,“输出”少。为了对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有必要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中华精品外译,汉语教材海外推介,中国海外形象研究等项目,与国外相关知华友华机构与学术组织、海外汉学家合作,建立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并借助海外期刊等推介中国学者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就学术影响力提升而言,一方面要打造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学学术影响力,即突出人才培养核心,鼓励教师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师、评估等,并应用或者推介成果。在学术评价方面,就外语学科而言,可参照QS世界大学排名运用的指数体系、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等,增设“海外期刊论文”、“主办海外发行学术期刊”、“中译外精品”等指标,使评估更加客观科学。

达成校际合作共赢。目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高校广泛应用,推动了慕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改革,而云、网、端等概念也为外语类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带来机遇,学校有必要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学术传播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此外,鉴于各外语类院校在办学理念、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共性,可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在国际化趋势下,不仅要促进国内各外语类院校合作,而且要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同类院校、同类学科间的交流。譬如“亚洲外国语大学联盟”20163月在韩国外国语大学成立,成员包括来自韩、中、日等国的11所院校,这是亚洲各外语类院校合作的开端。

构建富有领导力的团队。一流外国语大学的目标能否达成与领导力建设密切相关。在一定意义上,学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领导者能否挖掘出内部人力资源的潜力,提升自身的内涵和领导意识,并构建一支富有责任感的团队。领导力并不局限于行政领导,教师因其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等,也会影响同事和学生等,影响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工作的推进。因此,各级学术委员会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工作。同时,为了提高领导力和管理决策水平,有必要加强外语类院校研究工作。我国的院校研究只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且未得到高校充分重视。为此,有必要提高院校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依托翔实的大数据和客观分析作出科学决策。【本文获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国际化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发展战略研究”(ZDI125-44),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2017JG021)的资助】

原文发在:《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