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标志的语序动因

文章来源: 作者:05月19日 发布时间:2017-05-15 浏览次数:646

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

“语法研究漫谈”系列讲座

主题:形态标志的语序动因

主讲人:陆丙甫教授

主持人:唐晓东(博士生)

主办方:上外语言研究院

时间:20175191400—1530(周五)

地点:虹口校区图书馆606会议室

讲座简要:

    跨语言的调查表明,在动词短语中,前置论元比起后置论元,跟核心动词的节律关系较松散(前松后紧),并且更需要或需要更多表示它跟核心动词间语义关系的形态标志(前多后少)。名词短语中的情况正好相反,后置定语比起前置定语,跟核心名词节律关系通常较松散(前紧后松),并且需要更多形态标记(前少后多)。我们将对上述前后不对称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描写,然后通过体词-谓词之间的泛主谓关系的松散性、跨范畴可别度以及成分意义的独立性大小,对这些语言共性规律作功能上的解释。

人物简介:

陆丙甫,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并师从胡裕树先生,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87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康奈可迪克州立大学心理语言学硕士、南加州大学东亚语言博士学位。现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类型学研究所所长。先后曾(兼)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硕导。现学术兼职主要有:《东方语言学》主编(之一)、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研究员等。

陆老师是我国语法学界较早采用心理/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方法的代表之一。其研究对探索解决汉语的一些基本问题(析句法、字属性、语序规律等)均有建树,对语言学普遍理论(组块分析、轨层结构、语义靠近、可别度领前、距离-标志对应律、重度-标志对应律、节律-形态的前后不对称等)亦有增益。